聚焦“五力”,打造“五地”,南沙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再提速!
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落户,一城(南沙科学城)、一岛(国际金融岛)、一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一“特区”(国际化人才特区)的科创格局初步形成,广州南沙正在悄然点亮“湾区创新灯塔”。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湾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核心支撑,将助力大湾区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
打造百年科学城,南沙乘势而上。4月8日,南沙区召开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动员大会,号召全区起而行之、接续奋斗,奋力把南沙科学城打造成为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将南沙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奋力谱写南沙改革开放发展新篇章。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和南沙科学城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院长、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张偲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中山大学陈新滋教授,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何棣华同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弓鸿午同志出席并讲话。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董可主持会议。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谢明通报了南沙科技创新进展情况。南沙科技局就《支持南沙科学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若干政策措施》(“科创16条”)做了政策亮点解读。
卢一先表示,南沙将进一步强化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推进南沙科学城建设,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自立自强中体现南沙担当,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引领带动大湾区创新发展上做出南沙贡献。
卢一先要求,要遵循“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发展、协同发力,强化系统谋划、重点攻关,积极构建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创新机制高效的良好生态。一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完善提升“1+1+3+N”科创平台体系。高标准建设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设施先进、学科交叉的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二要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代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三要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全省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完善科技创新孵化育成体系,打造华南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四要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完善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强化人才“第一资源”优势。五要着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创、投、贷、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和金融融合发展,营造最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